科技之家

  |  手机版

收藏网站

科技之家,汇聚专业声音 解析IT潮流

24小时

主页 > 24小时 >

全球微头条丨如何培养人才?广东各民主党派建言献策

浏览:出处:新快报2023-02-08 16:09

原标题:如何培养人才?广东各民主党派建言献策,本文由新快报发布,现在由科技之家小编2023年02月08日转载分享。

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平台、建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月10日召开,广东进入两会时间。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各民主党派提交的集体提案中,多篇提案就人才培养话题,从各自调研成果出发,为大会建言献策。

■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民革广东省委会:

建设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平台

工信部公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指出,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民革广东省委会在《关于广东省推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发展的建议》中指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以来面临着人才短缺、产学脱节等问题,广东省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第一大省,也面临同样的难题。除此之外,还有行业实践型师资匮乏、实训条件不足等。

为此,提案指出要加大高校培养力度,提前布局未来集成电路人才的培育工作。同时,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出台集成电路领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企业导师的教师资质认定标准,促进行业专家与大学教授间的流动,共建共享教学和实习体系;推动高校设立“产业教授”岗位,鼓励行业专家开设专业核心课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程实践和企业实习;鼓励教师到集成电路企业挂职或合作科研,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提案建议建设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平台。建议由省工信厅牵头,联合大型龙头企业和技术领先企业,规划建设区域性集成电路生产全流程实验创新共享平台,建设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为一体的区域共享型工艺类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设集成电路专业的“学习工厂”和“实践育人”基地。

民建广东省委会: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绿卡”制度

截至2022年初,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GDP达到12.63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发展,依赖于人才高地的建设。”民建广东省委会在《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议》中指出,目前,大湾区已形成通信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机器人产业以及服装鞋帽、玩具加工等产业集群,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空间载体。

提案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面临的问题,比如,整体人才基础良好,但城市间差距较大;创新型人才占比偏低,国际化人才偏少。建议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要建立在要素自由流动基础上,大湾区内部城市之间要打破不必要的要素管制,利用市场构建统一的资源流通机制,促进人才、技术、教育等资源在大湾区城市群内高效流动。

具体体现为,由广东省政府牵头,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绿卡”制度,打通人才互联互通路径,破除限制人才流动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国内国际人才在湾区内部以及跨境合作中流动的积极性和动力。加快建立粤港澳三地税收尤其是人才个税的协同发展制度,打破财税制度壁垒,加强三地税收协同效应,以促进生产要素在大湾区内自由流动。

同时,提案指出,推动创新和创业的,不是靠就业密度或办公室密度,而是靠人才密度。打造良好的服务机制,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更好地留住人才。为此,建议搭建大湾区创新创业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为港澳青年在企业注册、项目申报、个税优惠、就业登记、社保补贴办理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为粤港澳青年创业提供全面、精准的政策解读及帮助。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

利用大数据建立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加大了人才引进和交流合作力度,但如何完善育才、引才、用才环境,形成国际化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带来《关于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提案》。

该提案提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不完善,导致人才创新活力不足。而且,城市软硬环境待改善,人才保障政策还需加强。粤港澳三地的税收、社保、医保、职业资格认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规则需进一步衔接。房价高、优质学位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成为人才进入和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后顾之忧”。

提案指出,建议用大数据赋能人才工作,提高高层次人才集聚能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制定人才供需总目录和各市的分目录,共建共享高层次人才数据库、政策信息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精准填补各市各类高层次人才供需缺口。

提案还建议推进教育科研深度合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结合粤港澳产业优势分类打造高等教育集群,重点培育中大、港大、华工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加强粤港澳教育科研机构在招生、培养方案的设计、教师的选聘、共建实验室等方面深度合作。鼓励粤港澳大湾区内外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短期访学、兼职、特聘教授等形式开展交流和合作。

民进广东省委会:

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行业特色类高校建设

“现代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批由科技专家、战略管理人才、技术骨干等组成的现代产业人才,目前全省现代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现有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储备远远不能满足全省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民进广东省委会向省政协递交了《关于以服务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加快建立我省现代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提案》。

其中提到,现代产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动力不足。产教融合中学校热、企业冷的窘境没有得到缓解,尽管政府为深化产教融合出台了若干政策,但作为产教融合的主体行业与企业的参与度不够,缺乏“产”的融入,企业冷淡的原因是短期难以盈利、项目无主导权、参与缺乏渠道。大部分的产教融合仅停留在“在校培养、在企实习”的简单层面。

培育现代产业人才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提案指出,培育现代产业人才的体制机制建设滞后于产教深度融合实践所面临的需求,虽然已出台相关文件,但这些文件的具体性、明确性和全面性不够,没有明确各利益主体间的“权、责、利”,缺乏基于契约约束的利益均衡保障机制,实际层面缺乏可操作性。

建议创新应用型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面向现代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大力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行业特色类高校建设,加快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和专业特色学院建设,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复合型的各类应用型人才。

提案还指出要培养面向现代产业的研究型人才。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全省现代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产业关键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研究型高端人才。

本文介绍至此已结束,感谢新快报分享,关键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高层次人才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今日排行

全球微头条丨如何培养人才?广东各民主党派建言献策 全球微头条丨如何培养人才?广东各民
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平台、建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全球关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1月12日开幕 全球关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将选举产生新一届省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新快报讯 记者黄闻禹报道 1月9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
世界微资讯!2023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出炉 世界微资讯!2023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出
1月9日,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市人大代表通过投票表决,从12件候选民生实事中差额票决出2023年
视点!开门红!我国成功发射实践二十三号卫星 视点!开门红!我国成功发射实践二十三
据新华社电 1月9日6时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
环球观天下!新冠药、肿瘤、罕见病药物是谈判重点 环球观天下!新冠药、肿瘤、罕见病药物
2022国家医保谈判落幕1月5日-8日,延期的2022年国家医保现场谈判在北京开锣此次国家医保谈判格外引人注目,新冠口服药、肿
【环球速看料】去年广州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 【环球速看料】去年广州汽车产量突破
1月9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抢机遇 拼经济 抓发展”主题发布之广州汽车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获悉,2022年
当前速讯:全省各级机关计划招考公务员18258名 当前速讯:全省各级机关计划招考公务员
《广东省2023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发布 新快报讯 记者麦婉诗报道 1月9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发布《广东省
世界快资讯:国内渗透率仅约15% C端预制菜或是行业未来新引擎 世界快资讯:国内渗透率仅约15% C端预制
预制菜话题持续了一整年的热度,在疫情期间受到大力追捧的预制菜,随着疫情的全面解封,C端(消费者)预制菜的发展红
微信分付怎么借钱出来到微信?最新5个操作方法推荐 微信分付怎么借钱出来到微信?最新5个操
现在很多人都开通了微信分付,微信分付的作用有很多,它可以用来消费,同时也可以套出来。开通了之后,每个人都有一定
【全球新要闻】广东有序恢复出入境证件办理业务 【全球新要闻】广东有序恢复出入境证
新快报讯 记者李应华报道 1月9日凌晨,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发布公告,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关于从2023年1月8日起新型

网警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