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收藏网站
原标题:宁夏打捆外送“风光火” 走出能源转型新路子,本文由媒体滚动发布,现在由科技之家小编2023年02月03日转载分享。
◎本报记者 王迎霞 通 讯 员 李莹洁 祁玉金 包兆鑫
近日,数据显示宁夏累计外送电量达到6002亿千瓦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宁夏贯彻国家能源战略部署,先后建成投运至山东、浙江两条电力外送“大动脉”,在全力保障宁夏电力可靠供应的同时,将电力打包送至十几个省份。
“宁电外送”累计电量突破6000亿千瓦时,是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全力服务地方能源转型、助力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利用的硕果。
成为国家“西电东送”重要送端
2003年,随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宁夏煤炭年开采量从百万吨级直接跃至千万吨级。
此时,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提出为西部省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为进一步提升煤炭的附加值,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定修建跨省“送电”通道,也就是通过将煤转化成电能的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带动宁夏经济效益增长。
2011年2月28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宁东—山东±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由此开启宁夏大规模电力外送新纪元。
2016年8月24日,灵武—浙江绍兴±800千伏灵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为宁夏创建全国首个新能源示范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余年间,宁夏已经成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送端,为保障华北、华东地区电力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当地创造各类经济效益超130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5万多个。
“同时,我们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把外送电范围由最初的山东、浙江扩展至上海、重庆、湖北等十几个省份,外送电量连续6年实现了百亿级阶梯式增长。”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测算,宁夏累计外送电量相当于就地转化近2.4亿吨标准煤,减排59820万吨二氧化碳、16320万吨碳粉尘、900万吨氮氧化物,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保障全国能源安全的“稳定器”
确保内供外送“双线作战”,科技是利器。记者从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不断探索创新,自主开发了户外单站型巡检机器人、继电小室S型轨道机器人、多种类智能机器人,进一步推动管理精益化和管控智能化,实现人工、智能双重巡检。
同时,企业积极推进“两制两军事”,全面落实“设备主人制”,加速推进“全科医生制”,从严开展“运维准军事”,积极推动“应急准军事”,将设备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两条直流通道能量可用率、运行效率均居全国前列,年利用小时数超过8000小时。
支撑大电网平稳运行,保障全国能源安全,宁夏要发挥“稳定器”作用。
去年夏季,少雨、高温的极端天气导致华东、华中、西南多个省份电力供应持续紧张,对当地电网供电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着眼大局,加大了跨区跨省支援力度,服务全网电力保供。”据了解,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迎峰度夏期间全力保障向山东的电力供应,积极支持华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用电,2021年8月累计送电量约18亿千瓦时。同时,宁夏电网还增送川、渝电量4亿千瓦时,高峰时段支援电力100万千瓦,增加川渝保供电力40万千瓦,最大程度地缓解了西南地区保供电压力。
将清洁能源持续送往全国各地
自2012年成为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以来,宁夏就被赋予了更大使命。国家先后出台《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支持宁夏能源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宁夏清洁能源送向全国。
湖南因缺电严重急需省外送电,成为宁夏第三条电力外送通道落点首选。2021年初,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向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建议,建设宁夏至华中(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助力宁夏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
2021年年底,该工程正式纳入国家电力“十四五”规划。2022年11月3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收口报告评审会议召开,“宁电入湘”工程建设方案正式确定。
作为国家第一条以开发宁夏沙漠光伏大基地、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这条通道的建设为宁夏电网带来了第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线路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等五省一市,全长1467千米,预计年新增送电量400亿千瓦时,将从根本上解决宁夏新能源并网消纳难题,每年输电直接收益达到40亿元以上,拉动宁夏电力投资1000亿元以上,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消耗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00万吨。
以前输火电,现在输绿电,宁夏通过“风光火”打捆外送,闯出一条能源转型新路子。
本文介绍至此已结束,感谢媒体滚动分享,关键字:宁夏,山东省
![]() |
每日精选:宁夏打捆外送“风光火” 走出 |
◎本报记者 王迎霞 通 讯 员 李莹洁 祁玉金 包兆鑫 近日,数据显示宁夏累计外送电量达到6002亿千瓦时 党 |
![]() |
环球快看点丨郑海珠:十九载坚守 见证 |
◎本报记者 符晓波 【二十大代表在基层】 1月7日是2023年春运首日,福州客运段厦门始发的一趟列车上,列车长郑 |
![]() |
全球消息!中建三局:以科技创新引领行 |
科技日报武汉1月9日电 (记者吴纯新)9日,记者从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三局)获悉,由该局牵头联 |
![]() |
全球实时:“中以常州创新园共建计划” |
科技日报讯 (记者胡定坤)日前,“中以常州创新园共建计划”推介会在位于特拉维夫的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开幕本次活动 |
![]() |
当前热讯:甘肃敦煌: 特色产品出口“ |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赵冠宏 【稳经济 促发展】 进入冬季后,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甘肃敦煌,一派静 |
![]() |
世界热消息:中国气象局:2022年夏秋季高 |
科技日报北京1月9日电 (记者付丽丽)“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天气气候特征明显,出现了多个之最”1月9日,在中国气 |
![]() |
【世界聚看点】中外专家共话海洋健康 |
科技日报厦门1月9日电 (记者 符晓波)“我们只有一个海洋,海洋健康正在恶化,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来寻求解决方案” |
![]() |
世界信息:卫星遥感巡视与灾害应急监测 |
科技日报讯 (记者华凌)近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程永锋博士牵头申报的“复杂环境下输电通道卫星遥感巡视与 |
![]() |
全球观焦点:大容量高能量密度水系锌电 |
科技日报合肥1月9日电 (记者吴长锋)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陈维教授课题组,设计 |
![]() |
当前时讯:中国大豆有了精准分布地图 |
◎本报记者 李丽云 记者1月9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团队,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