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收藏网站
原标题:颜宁回国:新一代中国“钱学森”们的未来不在别处,本文由PingWest品玩发布,现在由科技之家小编2022年11月10日转载分享。
作者/李禾子
关注科研的读者都知道,美国对中国籍和华裔科学家的审查和打压不是一天两天了。
轻一点的科学家丢掉了研究课题和学校经费,重一点的则被怀疑成间谍而丢掉工作,甚至面临牢狱之灾,正常生活都成了问题。
有华裔社会学教授做过调查,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群体普遍感到恐惧和焦虑;
1304名受访华裔科学家中,有72%的受访者认为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61%的受访者曾考虑过离开美国……
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顶级中国科学家刚刚宣布要回国了!
从11月1日下午开始,#颜宁宣布离美归国#的消息被慢慢传开了,并一度登顶微博热搜。
图源:微博截图颜宁本人在当天举办的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亲口宣布了此事。她表示,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的教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创始院长。
图源: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颜宁演讲视频颜宁的这次选择,就像她上次宣布离开中国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职时那样轰动——
2017年5月,即将满40岁的颜宁卸任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受聘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很多人将此与业内评选机制放在一起讨论,不过当时颜宁在个人微博的回应是:
“过去10年,我在清华大学获得了极好的支持,我取得的科研成果甚至超过了自己回清华之初的预期。人们常说居安思危,我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在新的环境中激发新的灵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
两次决定,看似是颜宁的个人选择,代表的其实是当前全球科技人才竞争流动的一个缩影。
对于许多中国科学家来说,美国已经不再有非去不可的理由。作为享誉世界的生物学家、美国“两院院士”,颜宁的回归是一种必然,不仅因为国人的呼唤,背后更是中国大幅提升的科研水平和日益得到改善的科研大环境对顶尖科学家的吸引力。
中国网友们对颜宁的列队欢迎也已经说明了大众对这件事的情绪。
图源:微博截图华人科学家回国潮
这次为什么选择全职回国?
颜宁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在清华和普林斯顿任教,是我人生的前两个梦想,在深圳,我将努力实现第三个梦想。”
尽管没有提到任何中美关系的相关表述,但颜宁的命运显然无法避免地和中美关系的变化紧紧绑在一起。对于不少国人来说,也更愿意把她回国和中美关系的紧张联系起来。
和颜宁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一个动向是,就在今年9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刚刚签署了一项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的行政命令。
图源:白宫拜登在签署这项行政命令时没有提到别的国家,但事后一名高级官员声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正在这个领域大力投资,给美国的领导力和竞争力带来风险”。
与白宫隐讳传递信号相比,媒体更直接地点出了其中“针对中国”的意味:
《财富》杂志:拜登的新行政命令会给美中经济竞争“再添新战线”;
德国之声:拜登政府希望借此减少对中国新药、化学品和其他产品的依赖;
彭博社:虽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物技术产业之一,但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已迁移到海外,美国国家安全和情报官员尤其担心美国对中国先进生物制造基础设施的依赖。
这项行政命令看似是在单独针对生物技术领域,但一切其实早已被包含进了美国一项更大、更有计划、更有预谋的“秘密行动”里。
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司法部曾启动过主要针对华裔科学家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
具体来说,就是以应对来自外国的“安全和技术威胁”为理由,将华裔科研人员列为调查对象,对华裔科学家实行严格的签证限制和出入境管制。
在该计划下,美国司法部无中生有地起诉了20多名华裔学者,其中就包括了50岁的华裔科学家陶丰。
陶丰与妻子(图源:源于网络)陶丰本科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2002年到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读博,之后一直在美国学习和工作;2010年,陶丰开始担任美国圣母大学助理教授;2014年,陶丰成为美国堪萨斯大学终身副教授。
然而2019年,50岁的华裔科学家陶丰在美国堪萨斯的家中被捕,被指控同时在中美两国全职工作,且未向美国任职高校如实披露这一关系,成为 “中国行动计划”后被捕的第一位华裔学者。
这一事件让不少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都感到恐惧。
虽然“中国行动计划”在今年2月宣布暂时中止,但美国对中国籍和华裔科学家的打压暗地里却一直没停过。
图源:新闻截图就在宣布中止计划的同一个月,美国众议院通过“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严重波及到了生物医药、半导体、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和基础科学等等领域的华裔科学家,很多人都丢了饭碗。
最近,美国又再次升级了芯片禁令,尤其禁止持有美国绿卡和美国国籍的华人高管为大陆半导体产业工作。
今年的美国亚裔学者论坛(The Asian American Scholar Forum)网络研讨会上,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身陷囹圄:在美华裔科学家的恐惧》的报告。
根据报告,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的趋势在增强,美国科研人才流失到中国的现象已存在一段时间,在“中国行动计划”之后,这一现象更为普遍。
报告还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在2021年12月-2022年3月,仅3个月期间,已经至少有1400名美国华裔科学家离开了原本工作的美国科研机构,转而注册到中国开展研究。
并且,这些科学家甚至大多数都有终身教职或即将晋升为终身教职。
大批华裔科学家对美国联邦政府的研究资金申请获批不再抱有希望,而对于研究领域受波及严重、履历颇为引人注目的明星科学家颜宁来说,面对的风险显然也更大,回国变成了必然选择。
履历耀眼的“明星科学家”
用“伟大”来形容颜宁这位年轻的生物学家一点也不为过。
颜宁可以说是在标准的中国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1977年出生于山东章丘,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国内上的学;1996年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0年毕业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硕博连读,一呆就是7年。
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实验室(图源:源于网络)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耀眼学历还只是颜宁所有故事的开始。就像很多人说,中国人多,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颜宁已经不能说是普通的人才,而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才。
2007年,颜宁博士毕业后回国任教,当时还不到30岁的她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奠定她在学术界地位的研究,也是在清华任教的十年间发生的——
长达50年时间,一直有一个难题横亘在全世界分子结构科学家面前,那就是葡萄糖转运关键蛋白的GLUT1晶体结构长啥样,工作机理是怎样的。
因为癌细胞高度依赖的葡萄糖需要通过GLUT1摄取,GLUT1的功能失常会导致很多疾病,比如糖尿病。
如果搞清楚这个问题,意味着能通过人工干预,增加正常细胞内葡萄糖供应,从而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还能通过特异阻断对癌细胞的葡萄糖供应,抑制癌细胞生长,“饿死”癌细胞。
2014年,颜宁带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的时间成功攻克了这一50年不解的难题。
GLUT1的工作模型(图源:清华大学)接着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一成绩给颜宁带来了数不清的荣誉。
第二年,国际蛋白质学会为她颁发了“青年科学家奖”(该奖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只有5人入选)和“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2016年,她又入选了《自然》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
外国研究学者对她更是不吝赞美之词:
“人们终于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膜转运蛋白在原子分辨率水平上的晶体结构,这是50年以来的一项重大成就。”
“要针对人类疾病开发药物,获得人源转运蛋白至关重要。”
“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该成果对于研究癌症和糖尿病的意义不言而喻。”
……
到2017年,颜宁已经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和《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
但也是在这一年,在清华的地位和声望越来越高的时候,她做了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宣布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再次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以教授和博导的身份。
虽然国内舆论对颜宁的离开众说纷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一路开挂的履历。
仅仅两年后,也就是2019年,颜宁就拿下了“魏兹曼女性与科学奖”,才三天后,她又被评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联名推荐入选的。
图源:美国科学院网站“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含金量颇高,是美国科学家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获得此殊荣的华裔人士并不多,有史以来,只有包括她的老师、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内的30位中国籍学者榜上有名,都是行业头面人物。
2021年,43岁的颜宁又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一同入选的还有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一时间国内又炸了锅,分分钟把她送上了热搜榜……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荣誉无数的科学家,偏偏又很没有“架子”。
翻看她的微博,时不时能感觉到她在“正经的科学家”和“精分娱乐博主”两个身份间无缝切换——从潇洒的小马哥,到《镇魂》里的夜尊“面面”,再到粉丝无数的演员朱一龙,都是她喜欢的明星。
图源:颜宁微博@nyouyou 截图作为一个20年博龄的资深微博博主,她的博文里段子满天飞,一副“傲娇小公举”放飞自我的姿态,向来都是快人快语。
2016年的韩春雨事件,在很多人一边倒的赞扬之声之后,她却站出来发声,直言“这项研究不属于创新型研究,是跟风型的,没必要神话”,不惜背负上被人误解和攻击的风险。
今年2月,她的论文曾被强制要求引用其他人的论文,她也在微博“硬刚”,“绝不引用没有价值的论文,宁可让我的论文不去发表”。
她反感一切形式的偏见和性别歧视。比如曾有记者问她,“你觉得自己跟大众印象里的主流科学家有什么不同?”她冒出一句神回答,“我不就是主流科学家吗?”
2016年的《开讲啦》的一期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在《开讲啦》上喊她“女科学家”,她又直接回怼说,“科学家就是科学家,为什么前面一定要加个 ‘女’字呢?这是性别歧视。”
图源:《开讲啦》视频截图超强的科研能力,加上“网红”般的存在,一起构成了颜宁“明星科学家”的公众形象。
新一代中国科学家:未来不在别处
颜宁不喜欢“使命感”这种沉重的词汇,科学之所以让她着迷,是因为“智力挑战带来的刺激感”。她也从不否认,“好玩”是她从事科研的一个重要原因。
她曾这样描述自己和老师施一公的不同,
“他(施一公)始终是一个心怀天下,对人类充满热爱的人,而我始终有点游离在外面的感觉,我更多的是一个旁观者。”
从小到大做的很多选择,颜宁几乎都是按着自己的性子来。
她用“玩得挺嗨”四个字概况了自己在清华的大学四年,期间从来不是挑灯苦读的学霸,倒是听了很多报告,上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课,参加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社团活动,还“莫名其妙”地成了系会主席。
后来大学毕业,她又果断拒掉了著名的诺和诺德制药公司发来的高薪offer,“我自由自在惯了,让我在等级森严的公司制里待着,肯定不习惯。”
即便是到了普林斯顿,她也没有像很多教授一样,一大早起床赶着学校去做实验,反而是睡到中午才起床,下午的时间她也不怎么“工作”,基本都是在和学生们讨论课题等等。到了晚饭之后到凌晨三四点,才是她真正的工作时间。
从普林斯顿毕业的颜宁(图源:CCTV科技盛典视频)甚至这次回国去到深圳,当中也有颜宁自己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在:
“周末可以在马峦山爬山,去茅洲河划船,去金龟自然书房,在醇香的咖啡中、精美的甜点旁边安静地读书,这让我看到了深圳宜居的一面,所以我更愿意称深圳是一个 ‘梦想之都’。”
颜宁回来任职的单位是深圳医学科学院,不过与其说这是颜宁突然的决定,不如说是我国在科研领域酝酿已久的结果。
前几年,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文件中就已经先后提出,会支持深圳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
早在去年3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深圳市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指出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建设重点之一,是要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可持续发展健康研究领域。
图源:新闻截图今年3月25日,深圳市政府公报又显示,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深圳市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
医科院计划2025年建成,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据报道在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建的时候,就已经计划在2020-2021年面向全球招聘院长,最终选中了颜宁。
可以说,深圳医学科学院对颜宁同样有十足的吸引力。
颜宁这次回国,没有选择到传统名校任教,而是选择了一所新建的、主攻“部分重点领域”的研究机构。参考颜宁过去的行为风格,这本身已经说明她认为深圳医学科学院能给她带来新突破。
据了解,全国目前仅有一家国家级的中国医学科学院,不足十家省级的医学科学院(如四川省医科院),而深圳作为一座城市要建一家医科院,极为少见。
深圳医学科学院概念图(图源:源于网络)深圳医学科学院的起点很高,对标的是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等世界顶级的医学研究及资助机构,去体制化、行政化的建设模式与国际高度接轨。
另据公开资料,深圳医学科学院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其中,院长作为法定代表人,面向全球招聘,由理事会聘任,实行任期制。
这意味着,科研人员能在工作中拥有更多弹性自主的空间,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与科研之中,进而在前沿科技领域更高效地产出学术成果。
这恰恰和颜宁这样科学家的诉求是高度一致的。有人形容,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当年钱学森“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的追求,其实也是对自己梦想的追逐,在被美国重重限制下,他首先失去的是和其他科学家同场竞技的资格,丢掉的是自由;而今天看钱学森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很多中国科学领域的开端,而这也是一个顶尖科学家最看重的成就——能否带来新的创造并影响更多人,让自己的努力可以被看到并持续推动下去。
今天新一代“钱学森们”也在面对相似的封锁和不公平待遇,这些是他们实现梦想最大的拦路虎,让他们的一身本领无法施展,无法追逐和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颜宁就曾多次强调,自己最看重的是自由,以及基于此带来的开创性科学发现的成就感。而很显然,像深圳医学院这样的新物种,在今天能给他们提供最广阔的世界,最能展示他们科学能力的舞台。
这样的舞台不会在其他地方,只会在中国。而新一代中国“钱学森”们的未来,也不会在别处。
本文介绍至此已结束,感谢PingWest品玩分享,关键字:颜宁,钱学森,科研
视焦点讯!颜宁回国:新一代中国“钱学 | |
作者/李禾子 关注科研的读者都知道,美国对中国籍和华裔科学家的审查和打压不是一天两天了 轻一点的科学家丢掉 |
每日看点!微博启动世界杯聚星联盟招募 | |
全球四年一次的绿茵场狂欢即将开始,2022卡塔尔世界杯揭幕战进入倒计时11月4日,微博宣布面向平台全领域创作者发起“世 |
【全球新要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众 | |
中新社巴黎11月4日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地时间3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世界遗产地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其中三分之一将 |
全球信息:进博会开幕之际,新老朋友都 | |
◎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东海之滨,黄浦江畔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将于 |
每日速讯:耀视医疗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 | |
投资方包括博行资本,以及苏高新集团旗下美德科一号基金近日,耀视(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耀视医疗”)完成 |
天天短讯!Q3,PE巨头们白干了 | |
文/陶辉东 近日,黑石、KKR陆续披露了2022年三季报,黑石净收入只有区区370万美元,KKR则净亏损9160万美元2022年基本已经 |
环球热议:雅果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 | |
本轮融资由潍坊中科海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中科海创”)领投近日,北京雅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雅 |
世界快资讯:京东方科技为智慧文旅园区 | |
10月29日,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BOE IPC 2022)智慧文旅园区行业峰会在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举行,来自文旅界的行 |
每日播报!佳源科技IPO之际昔日创始人“ | |
近日,佳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源科技”)披露了招股书,公司拟登陆创业板佳源科技计划募资9.11亿元,将分 |
天天精选!米家户外电源 1000 上架 售价 | |
品玩11月4日讯,小米此前发布的米家户外电源1000 现已正式登陆小米商城,预售价4499元米家户外电源 1000 主打露营场景,配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