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收藏网站
原标题: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本文由媒体滚动发布,现在由科技之家小编2022年10月10日转载分享。
最近,中国航天很火。
通过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我们发现了月球上的新矿物“嫦娥石”。借助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火星车,我们发现火星上真的有水。有了中国空间站,我们的航天员不仅完成了多次出舱活动,还在太空进行“种菜”等科学实验……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一批航天重大工程成就举世瞩目,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航天大国加快向航天强国迈进。
1.自立自强,深空探索走得更远
“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天和”遨游星辰……浩瀚星空,我们走得越来越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战略方向和关键领域,航天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不断刷新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中国高度。
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实现“绕、着、巡”目标,成功实现我国深空探测事业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
“羲和号”使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仅一年时间探测成果就创下了5个国际“首次”;
“悟空”“慧眼”等科学卫星,在暗物质粒子探测、黑洞和天文观测等领域取得重大科学发现;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如期完成建设,形成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全球观测能力;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
十年来,中国航天取得的创新成果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创新热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航天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矢志高水平自主创新的决心。
2.载人航天,“太空家园”成为现实
这是一个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日子。
2022年6月5日,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刘洋、陈冬、蔡旭哲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任务全面转入建造阶段,建成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的梦想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载人航天是世界上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十年,我国载人航天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太空家园”建设稳步推进——
2013年6月,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先后完成了1次自动、1次手控交会对接,开展了太空授课,圆满完成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
2016年11月18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太空完成33天中期驻留,为后续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2017年4月20日,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首次“太空加油”,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这一关键技术的国家。
2020年以来,我国先后成功实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等9次飞行任务,构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站在轨飞控管理体系。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完成在轨驻留半年的太空飞行任务。
建造中国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载人航天工程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投入较少、发展较快、成果较多、可持续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未来,中国载人航天将会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进而迈向深空。
3.服务民生,航天技术深入寻常百姓家
无论身在何处,“北斗”帮你导航定位;足不出户,“风云”为你预知天象;地处偏远,通信卫星助你联网无忧……十年来,中国航天空间应用全面发展,推动牵引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全面服务国计民生。
据国家航天局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国共实施283次发射任务,将625颗航天器送入太空。目前,我国在轨工作航天器约600颗,位居世界第二。它们在国土、测绘、环保、通信、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且看一组数据:
通信卫星累计为国内偏远地区1.4亿户家庭提供直播卫星电视以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农村电商等服务,并在多次灾害救援中提供高效应急通信服务;
北斗导航为超过700万辆道路运营车辆提供安全保障服务,为超过4万艘海洋渔船提供定位和短报及通信服务,还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精准定位导航服务;
卫星遥感为国内数万家用户和全球10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累计分发数据超亿景,有力保障国内外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监测;
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移植深耕,助力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机器人等智慧产业加速发展,还孕育了太空制药、太空育种、太空农业等新业态;
…………
很多人可能没想到,航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如此紧密相关。“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提升了人民生活福祉。”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说。
4.和平利用,与全世界共享航天发展成果
走出地球,共同拥抱太空。
国家航天局表示,基于和平利用原则,中国与全世界共享航天发展成果。无论是即将建成的中国空间站,还是人类首次月背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抑或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以及风云、高分、北斗等一批航天基础设施,这些航天技术成果不仅服务中国,还为全球提供全天候服务。
这十年,我国与34个国家航天机构和4个国际组织签署84项空间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与9个国家航天机构签署了航天合作大纲,深度参与联合国外空委等18个国际组织工作。围绕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等开展深度合作,与国际科学家共同分析研究月球与火星的探测数据。中国空间站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全球开放共享高分卫星16米遥感数据,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全球150多个国家提供高分数据产品和空间信息支撑。牵头发起“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多任务小卫星、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等多边合作项目,与巴西联合研制中巴资源卫星,与俄罗斯联合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研制建设……
“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国家航天局表示,中国将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着力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高人类对宇宙的科学认知,扩展和延伸人类活动空间,推动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陈海波 章文 本报通讯员 张未)
本文介绍至此已结束,感谢媒体滚动分享,关键字:中国空间站
全球快看: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 |
最近,中国航天很火通过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我们发现了月球上的新矿物“嫦娥石”借助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火星车,我 |
当前速讯:邬光剑:用“芯”解读亚洲水 | |
◎本报记者 杨 雪在办公室见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邬光剑时,他正在为去普若岗日冰川考察做准备“这个冰川 |
天天观速讯丨iPhone 5c将被列为过时产品 | |
原标题:iPhone 5c将被列为过时产品:教会安卓做塑料手机,本文由发布,现在由科技之家小编2022年10月10日转载分享。 本文介 |
世界观焦点:印尼计划2023年开始为购买电 | |
智通财经APP获悉,印尼计划从明年开始为购买电动车辆提供补贴印尼希望到2025年拥有250万电动车辆用户,通过此举促进需求 |
【世界新要闻】万国数据跌超7%,小鹏汽 | |
新浪科技 10月10日早间消息,香港恒生指数开盘跌1.64%恒生科技指数跌2.78%,万国数据跌超7%新东方在线跌超6%,贝壳跌超5%,小 |
热议:PS5主机惨遭一键破解:自由安装三 | |
才上市两年的PS5主机,就这么破解了? ID显示为“jose Gonzalez”分享了PS5主机破解的最新进展,从截图来看,只需点击主界 |
环球观焦点:比金属还轻薄 新型陶瓷可用 | |
在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上,各大厂商们对材料可谓研究透了,除了常见的塑料、金属和玻璃外,大家应该都看到过木质、 |
环球时讯:射频美容仪真的有用吗?这个 | |
近日,国产美容仪品牌FLOSSOM花至(下称“花至”)发布了一项针对其射频美容仪产品“花至抗老射频仪FR100”的两项研究结果 |
环球即时:Redmi Note 12马上发 卢伟冰:新 | |
10月9日晚,小米集团中国区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为Redmi新品预热,称“Redmi新品还是很强,大家又讨论了很久” 目 |
全球快讯:对赌压力下爱康生物冲刺IPO: | |
伴随着迈瑞医疗、万泰生物的市值破千亿、九安医疗、圣湘生物等公司业绩大涨,A股市场上的体外诊断概念股仍在不断扩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