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家

  |  手机版

收藏网站

科技之家,汇聚专业声音 解析IT潮流

24小时

主页 > 24小时 >

世界实时:大学治理要以“稳定”为原则

浏览:出处:中国科学报2022-09-25 21:47

原标题:大学治理要以“稳定”为原则,本文由中国科学报发布,现在由科技之家小编2022年09月25日转载分享。

尤小立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近日,国内某知名高校一位50岁的副教授被校方解聘的消息,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声音主要针对的是大学施行的“非升即走”政策,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类倾向——

正面议论多出于同情,即为这位老师叫屈,旁及批评“非升即走”政策实施上的不合理;负面议论则主要是嘲笑这位老师科研能力太差,被解聘实属咎由自取,并继之以夸张的励志言论,企图昭告后来者。

事实上,此事的关键还在于该校人事部门对政策的执行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很好体现出对于一位已经在学校工作九年的教师应有的诚意,特别是在处理那些能上(留)与不能上(去)之间的情况时,缺乏把握合情、合理尺度的智慧。

至于在网络相关评论中出现的诸如“人要保持随时走的能力,才可以保持尊严”之类的励志言论,并无太多实质意义,这些类似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马后炮”,唯一的功能只是变相地伤害被解聘者。

要知道,人的“强大”是没有绝对标准的,即便是出于比较之下的“强”“弱”判定,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大学教师也不例外。因此,管理政策和机制既不应该考验人的“强大”与否,也不可能促使人“强大”到成为“超人”。

当下,人们普遍对大学施行“非升即走”持批评和焦虑态度,这看上去是与实施方式的偏颇和决绝有关,但实际上折射出一种渴望“稳定”的普遍心理或诉求。而对于大学治理来说,“稳定”始终是一个基本原则。

就机制而言,作为预聘制的“非升即走”本身就包括“长聘”“终身教职”的内容。相对于教师长达几十年的教育和学术生涯,6年“非升即走”的灵活聘用期并不算长,何况它主要是为了衡量和考验应聘者是否真正适合于在“这一所”大学工作,而并非所有的大学。

在引进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的预聘制时,人们的关注点或拘泥于技术层面,或聚焦于理念层面,前者只重视具体操作而无问西东,后者则注意揭示这个机制对于学术自由的保障作用。但两种关注方式似乎都忽视和误解了预聘制的基础,或者说应该达到的目标——维护教育和学术上的稳定。

大学治理上的“稳定”原则,当然不同于固化和拒绝发展,也与过去的“大锅饭”体制无关,而是相对于朝令夕改、无谓“折腾”的。它是为了使大学保持一种持续发展的能力,让教师在相对长的时间段中,不再为个人的生存、去留分心。

因为教育本质上是奉献的事业,奉献需要公心。单纯为生存而竞争只能强化私心。唯有稳定,作为个体的人(教师)才可能有所超越,进而养成公心。

而科学研究的性质亦决定了那些真正原创性的科研工作在事前既无法预测成败,也无法确定准确的完成时间。因此,研究型大学鼓励教师在没有量化考核压力的条件下,探索未知或反思已知的理论,这不仅是一种学术责任,也是一个基本义务。

物质的进步从来都是为了让社会变得更文明,而人的文明属于精神层面,其具体表现就是举止优雅。如果大学里充满了无序的生存竞争,就很难谈得上优雅。所谓“佛系”生存,要么以失去现实利益为代价,要么只能成为“能力差”的代名词。

现在看来,“非升即走”之所以遭人诟病,不是本身的制度设计让应聘的青年学者失去了稳定的依凭,而是执行者只盯着字面上的“下(非升)”“走”,却忘记了“升”“留”才是最终目的。这种僵化的认知在操作方式上的极端之例,就是“大浪淘沙”式的随意引进。

对应聘青年学者的考核方式同样是决定预聘制能否成功的关键。但行政主导下的“非升即走”采取的基本是量化考核模式,也就是说,仍在延续原有的机制。这种以消耗科研想象力、消磨科研热情为代价的考核评价,并不符合科技部、教育部提倡的“破五唯”精神,不利于培养青年学者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能力,也与预聘制这样的新机制格格不入。

至于随时变更已入职应聘者的科研指标和要求,不仅有失基本的契约精神,综合来看,也容易导致被考核者为达到要求而急功近利,因而间接造成不稳定局面的进一步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个别大学出现了一种极端做法。该做法似乎是为了在新引进的“非升即走”考核者和原有长聘教师之间寻求平衡,故主张将“非升即走”的考核方式扩大到所有长聘教师中,大家一起“走钢丝”。类似脱离实际、任意扩大预聘制适用范围的做法,与随意拉大新、老教师之间薪酬差距的做法一样,都不利于大学的稳定。

从根本上说,大学治理的“稳定”是为形成文化上的积淀和可资传承的历史传统创造条件,而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也是大学“内涵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介绍至此已结束,感谢中国科学报分享,关键字:大学,科研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今日排行

世界实时:大学治理要以“稳定”为原则 世界实时:大学治理要以“稳定”为原则
尤小立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近日,国内某知名高校一位50岁的副教授被校方解聘的消息,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这
全球最资讯丨科学家确认最好的伪装 全球最资讯丨科学家确认最好的伪装
长得像枯叶的“纺织娘”使用伪装躲避捕食者新研究表明,伪装成无生命物体的状态比其他方法更能躲避捕食者若采用这种被
当前热文:住院治疗增加患老年痴呆风险 当前热文:住院治疗增加患老年痴呆风险
在医院接受感染治疗可能与阿尔茨海默氏症患病风险有关本报讯 9月15日,《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发表的新研究指出,因
全球今亮点!专家解析花莲地震缘何如此频发 全球今亮点!专家解析花莲地震缘何如此
■本报记者 冯丽妃9月17日21时,我国台湾台东县发生6.5级地震随后,9月18日14时44分,花莲县又发生6.9级地震两次地震震源深
全球时讯:第4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正式启动 全球时讯:第4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正式启
据新华社电 继2006年、2012年、2017年之后,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9月19日在武汉正式启动这是长江实施全面禁捕和《中
【世界热闻】识病不识人  “数字面罩”实现匿名就医 【世界热闻】识病不识人  “数字面罩
“数字面罩”让匿名就医成为现实■本报记者 朱汉斌看病时不想被拍到脸部信息?患病照片怕被认出来?9月15日,《自然—
焦点快播:三峡地区发现植物新物种 焦点快播:三峡地区发现植物新物种
研究人员在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三峡白前本报讯 近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和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五里坡国
每日热门:《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发布 每日热门:《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
本报讯(记者李晨)9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于在京举办的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创新发展论坛上,发布《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
热点在线丨“毅力”号在火星发现古老生命痕迹 热点在线丨“毅力”号在火星发现古老
“毅力”号火星探测器使用机械臂采集岩芯本报讯 美国宇航局(NASA)近日宣布,自7月以来,“毅力”号火星车已经钻探并收
当前看点!新DNA存储算法让敦煌壁画信息保存千年万年 当前看点!新DNA存储算法让敦煌壁画信息
本报讯(记者陈彬 通讯员赵晖)记者近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合成生物学团队创新DNA存储算法,将10幅精选敦煌壁画存入

网警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