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收藏网站
原标题:“兴业号”边掘进边拼装,施工速度提升25%,本文由媒体滚动发布,现在由科技之家小编2023年01月20日转载分享。
◎本报记者 张 晔 通讯员 张凤华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元旦假期,珠海兴业快线隧道工程现场,一台重4500吨、超5层楼高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正奋勇掘进,随着刀头转动,隧道一米一米向前推进,管片一片一片拼装……这台盾构机就是由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超大直径同步掘进机“兴业号”,它首次实现了在掘进过程中同步完成拼装管片。
常规盾构机的刀头由油缸推动,刀头向前推进后就要拼装管片,油缸推动距离为2米多,一环管片宽2米。因而,掘进2米后必须停下来拼装一环管片,每掘进一环耗时近60分钟,拼装管片一环耗时近45分钟。而“兴业号”改变了传统油缸设计,其推动距离可达4米,可一边掘进一边拼装管片,施工速度较国内外同类掘进机提升25%—35%。
实现一机多用、同步掘进
珠海兴业快线隧道工程是未来连通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把珠海市打造成为“粤港澳交通枢纽”的重要工程。
该工程盾构隧道长度仅1740米,但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其中硬岩段占比超过70%,且为首个国内直径最大双层叠落盾构工程,双层叠落长约604米,采用盾构法施工面临不少世界级难题。
为顺利完成这项重大工程,中交天和立足自主研发,着眼科技创新,为在硬岩地质条件中提高掘进速度,实现隧道掘进和管片拼装同步施工,成功研制中国首台超大直径同步掘进机“兴业号”。该掘进机刀盘直径15.76米,全长超130米。
截至目前,“兴业号”已累计掘进260环,隧道成型520米,历经淤泥质土层、液化砂层、断裂带、孤石群、不同强度花岗岩(强度最高达158兆帕)等地质。不同地层掘进需采用不同类型盾构机,淤泥质土层、液化砂层一般采用软土盾构机,不同风化程度花岗岩地层一般选用硬岩掘进机(TBM),而“兴业号”则成功实现一机多用和同步掘进。
配置多种刀具应对高强度孤石
作为国内直径最大双层叠落盾构工程,珠海兴业快线隧道上下层隧道最近间隔仅6米,对主隧道施工,尤其对管片成圆收敛、管片注浆、土层扰动沉降等质量要求极高。
因此,隧道主线与匝道采用了双层叠落盾构施工方式,先下后上,同向推进。其中,主线隧道直径15.2米,匝道隧道直径11.73米,主线由“兴业号”掘进。在设计方面,中交天和为盾尾每个注浆系统增设流量、压力控制装置,确保每个区域注浆均匀精准,最终把管片错边量、沉降精度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同时,他们自主研制圆度收敛测量系统,做到“一环一检测”。
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孤石通常难以固定,会因土体挤压而移动,不足以为盾构机破碎孤石提供反力。如不能及时处理,轻则产生掉刀、刀具偏磨、刀盘磨损等情况,重则造成刀盘卡死,或导致隧道轴线偏移、地面突然沉降等危险。
过去,遭遇孤石时,团队常采用竖井开挖、爆破、人工挖孔等方式排除,为盾构机掘进清障。但这种方式不仅花费高、耗时长,且风险大。面对无数孤石群,中交天和对“兴业号”开展适应性设计,在旋转刀盘配装滚刀152把、常压切刀256把、刀箱保护刀824把,大大增强了破岩能力,确保“兴业号”顺利通过围岩强度158兆帕、长度160米的花岗岩孤石群落。
“数字大脑”控制方向和精度
为适应隧道小半径转弯,隧道单环管片楔形量必须多于常规尺寸60毫米以上。如此大的单环偏转量和先导角度,对盾构机掘进保平及管片拼装累积误差纠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为此,中交天和为“兴业号”配备“数字大脑”,用自主巡航技术和管片智能化拼装等全新技术控制掘进方向和精度,实时把各项动态参数传送至监控中心,实时监管地层数据反馈链和动态参数调整,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专家坐镇后台,严格按“决策指导层、诊断指令层、分析反馈层、操作执行层”四个层级指挥施工,做到“一环一研判”“一环一总结”。
珠海兴业快线隧道设计最小转弯半径仅599.5米,这对于超大直径盾构机施工来说是大难题。作为超大直径盾构机,“兴业号”如何在岩层中实现自由转向?对此,中交天和应用主动铰接技术,把超大直径盾构机最小转弯半径控制在450米内,这在世界超大直径盾构机施工中尚属首次。中交天和总经理助理、执行总工杨辉介绍:“中交天和设计团队研发主动铰接技术,相当于给刀头加了一个关节,既能活动,承受巨大压力,还能防水防泥。”为破解系列技术难题,中交天和还采用刀盘伸缩机构、逆洗循环系统、刀具全状态监测等核心技术,确保“兴业号”施工进度,创造了国内外同类装备科技创新和同步掘进的新高度。
本文介绍至此已结束,感谢媒体滚动分享,关键字:隧道,珠海市
![]() |
天天百事通!“兴业号”边掘进边拼装, |
◎本报记者 张 晔 通讯员 张凤华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元旦假期,珠海兴业快线隧道工程现场,一台重4500吨、超5层楼 |
![]() |
全球短讯!中国人民警察节 “110”晒出 |
◎本报记者 何 亮 2023年1月10日,是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公安机关各项措施落实及 |
![]() |
当前资讯:广东首场“委员通道”:AI养 |
◎本报记者 叶 青 【关注地方两会】 1月10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来自不同界别的 |
![]() |
世界今日讯!江西首场“委员通道”:“ |
◎本报记者 魏依晨 “‘委员通道’,通民心、道发展”1月10日,江西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前的首场“委员通 |
![]() |
全球实时:全国首座桩撑体系 装配式地 |
科技日报讯 (王光伟 记者赵汉斌)近日,随着最后一块中板精准安装就位,青岛地铁6号线全国首座桩撑体系装配式地铁车 |
![]() |
全球新消息丨内蒙古将打好“草种业翻 |
◎本报记者 张景阳 通 讯 员 杨卫东 1月10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科技局了解到,历经两年论证筹备的内蒙古自治区 |
![]() |
世界即时:浙江出台“8+4”政策体系 向市 |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稳经济 促发展】 9日,浙江省2023年经济政策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会上发布“ |
![]() |
每日简讯:我国主干天然气管网日输气量 |
科技日报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刘园园)记者1月10日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获悉,自 |
![]() |
世界快消息!利用光力系统实现非互易频 |
科技日报合肥1月10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的董春华教授研究组通过光 |
![]() |
前沿热点:V观财报|证监会出手!这家公 |
中新经纬1月11日电 10日盘后,灵康药业公告称,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总经理陶灵萍女士于近日分别收到证监会下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