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在表义上是指一种把“功利”或效用作为人的行为原则的伦理学说。这种学说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基础,衡量人们善恶的根本标准,就是看它能否满足个人利益,给人以快乐的就是善,给人以痛苦的就是恶。马克思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中文名:功利主义
发布者:爱尔维修、边沁、约翰·穆勒
功利主义出现起因
伦理功利主义渊源于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安提芬·弗拉齐马赫)。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怀疑主义理论,鼓舞人们向往自由和发展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成为实践的信条。昔勒尼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提倡求乐避苦的快乐主义,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是至善,能否取得快乐的功效则为区分善恶的标准。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是近代功利主义的思想先驱之一,他认为趋乐避苦,力图保存自己的生命,谋取个人的幸福,则是人的本性,但个人利益不能违背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合理利己主义应当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使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结合起来。这一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此外,功利主义还受到英国经验哲学、神学功利主义的影响。明确地提出功利主义原理,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学说体系的却始于英国的哲学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