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古称“河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辖11个设区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截至2021年12月省常住人口3480.48万人。山西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山西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是华北最高峰。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截至2015年12月,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截至2021年12月有维管植物2700多种,野生动物439种,黄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12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90.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 截至2021年12月全省共有幼儿园7252所,小学4668所,初中1538所,普通高中51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11所,普通高等学校82所,成人高等学校9所;专利授权37379件;气象台站10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3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9个。 山西,是人类和华夏文明发祥的最早起源地和中心区域之一。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是少数民族杂居散居的省份,除了汉族,还有53个少数民族,包括:回族、满族、蒙古族、彝族、苗族、土家族等。境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个宗教团体。截至2021年12月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4.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63.0公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比较最为突出的还有太原晋祠、芮城永乐宫、解州关帝庙、北岳恒山、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等。
中文名:山西
外文名:Shanxi Province
别名:晋、三晋
地区生产总值:22590.16亿元(2021年)
人均生产总值:64821元(2021年)
政府驻地:太原市小店区长风街30号
著名景点: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乔家大院、皇城相府
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运城关公机场、长治王村机场、大同云冈机场等
方言:晋语、中原官话
省委书记:蓝佛安
行政区划代码:140000
邮政区码:030000—048000
省长:金湘军
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3480.48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
行政区类别:省级行政区
国家/地区:中国
下辖地区:11个地级市
电话区号:0349—0359
地理位置: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黄河中游东岸
火车站:太原站、太原南站、大同站等
车牌代码:晋A-晋M
坐标: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主要民族:汉族
山西建制沿革
山西是人类和华夏文明发祥的最早起源地和中心区域之一。
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约在1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
大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晋南夏县一带,今夏县东下冯遗址是重要的夏墟。
商朝时,山西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其余地方则散布着十几个方国部落。
西周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主要诸侯国是晋国。
春秋时期,晋国发展强大,逐步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大约包括今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东部,设置有50余县,其中山西境内有10余县。晋国是郡县制的起源地,后来秦将这种制度推广向全国。
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晋国卿族赵、魏、韩三家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赵、魏、韩三分晋国,成为实际上的三家诸侯国。在山西,赵国辖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少部,魏国辖西南部、东南部少部,韩国辖东南大部和西南少部。起初,赵国的都城在晋阳(今太原晋源区东北),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今临汾尧都区),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运城夏县北),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大移向河南、河北。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东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战国时期。山西分属赵、魏、韩三国领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又不断增设到40余郡。今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一带为河东、太原、上党、雁门、代、云中6郡分辖,其中代、云中2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70余县。
西汉基本沿袭秦代郡县制,地方实行州郡县制,全国划分为13州。今山西及周边陕西、河北、内蒙一带为并州、幽州、司隶州(京畿长安范围)3州领属,并归太原、上党、雁门、西河、代、河东6郡分辖,其中西河、代2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
东汉地方建制基本沿袭西汉。西汉末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羌、鲜卑逐步内迁进入山西,并发展强盛起来。到东汉中期,山西北部、中部、西部成为多民族聚居地区。
魏晋南北朝初期的三国时期,今山西全境属魏国。西晋末年,西晋永安元年(304年)匈奴酋长刘渊起兵左国城(今吕梁离石区)建国“汉”,不久迁都平阳(今临汾尧都区),建立北方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随后其子刘聪打下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灭西晋,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上一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国”割据一方的局面。在此期间,山西境域为刘渊族侄刘曜创建的前赵、羯族首领石勒创建的后赵、鲜卑族首领慕容皝创建的前燕、氐族首领苻洪创建的前秦、氐族贵族姚苌创建的后秦、鲜卑族首领慕容泓创建的西燕、鲜卑族首领慕容垂创建的后燕、匈奴部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创建的北魏等国的领地。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山西为北魏领地。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山西绝大部分为东魏领地,南部余部为西魏领地。后来,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山西统一为北周领地。
隋朝建立和统一全国后,起初在地方取消了郡一级建制,在要冲诸州设总管府,以州刺史兼总管,统领邻近数州。山西境内并、代、隰、朔4州设总管府。后来隋又改州为郡,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最多时全国置190郡。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一带为太原、定襄、马邑、雁门、娄烦、西河、离石、上党、长平、临汾、龙泉、文城、河东、正平14郡分辖,其中14郡治所均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
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宋朝时期,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在民国十年(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十四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