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回族自治县,隶属新疆巴音自治州,东南部与博湖县毗邻,北部与和静县接壤,南部与库尔勒市塔什店镇相连,西南部以霍拉山东南沿南北走向的山脊与库尔勒市,轮台县为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截至2022年8月4日,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570.88平方千米,辖10个乡镇场,47个行政村、21个社区,251个村民小组。截至2010年末,焉耆回族自治县总人口为152172人。截至2022年8月4日,已探明油气储量2021万吨。地处北半球中纬度温带地区,是较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但又具有盆地气候特征,地形平坦。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酿酒葡萄栽培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园林示范县、“中国小茴香之乡”“中国工业番茄之乡”等各类荣誉近百项。 焉耆国在《汉书·西域传》、《晋书》等多部史料中都有记载,秦汉时期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公元前53年西汉在焉耆屯田,北魏时在焉耆设镇。唐代在焉耆设立都督府,清代在焉耆设立厅、府,管辖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所属各县市。新中国成立初期,焉耆曾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1954年3月成立焉耆回族自治县。旅游景点有博格达沁古城、锡克沁千佛洞等。
中文名:焉耆回族自治县
外文名:Yanqi Hui Autonomous County
国家/地区: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政府驻地:焉耆镇
电话区号:0996
著名景点:开都河、霍拉山、相思湖
气候类型:中温带极干旱的荒漠气候、具有盆地夏季聚热
车牌代码:新M
区划代码:652826
县长:马雁斌
面积:2570.88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下辖地区:10个乡镇场、46个行政村、22个社区、248个村民小组
主要民族:回族、汉族、维吾尔族
邮政编码:841100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
火车站:焉耆站
人口:152172人(2010年)
地方生产总值:34.2亿元(2010年)
县委书记:李铭
焉耆回族自治县建制沿革
焉耆地名写法在刘正埮等诸先生编著的《汉语外来词词典》中,把散见于卷帙浩繁典籍之中的\"焉支\"一语的汉语音译10种写法收录如下:焉支、 燕支、烟支、胭脂、胭支、燕脂、烟肢、燃支、焉耆、焉提。焉耆的名称在中国古籍上,汉唐时基本上有三种写法:《两汉书》、《晋书》、《魏书》、《周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高 僧传》、《续高僧传》、《悟空行记》都写作焉耆,《佛国记》和《水经注》及《释氏西域记》写作乌彝,《大唐西域记》叫阿焉尼。后来的各派学者议论 纷杂,相持不下。据日本松田寿南先生说,阿耆尼是古代焉耆僧侣所使用的雅称,把焉耆一词梵语化了。梵语阿耆尼即火神之意。中国一些学者提出乌彝、阿耆尼,都是\"焉耆\"的同音异译。
\"焉耆\"一词的语义上列10种写法所包含的意,历代解释家众说不一,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种:(1)指山名一一焉支山(此山坐落甘肃省河西走廊山丹县与永昌县之间,今名大黄山)。\"焉支\"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书称\"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2)指一种叫作红蓝的植物,北方人揉取其花上最鲜艳部分,作胭脂。(3 )指红蓝做成的一种染料。史册上讲,焉支山下出产一种叫红蓝的植物,匈奴人的妇女,有摘新鲜的红蓝花制作抹脸的焉脂,以至于到后来被汉将霍去病攻占之后,匈奴有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唐朝大诗人李白,也在诗中反映\"焉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从以上记载中可以肯定,被汉语释成\"焉支\"的这个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中表示\"颜色\"一词是无疑的。
\"焉耆\"一词的语源,在《汉语外来词词典》\"烟支\"词条下注明\"源匈奴\"。但学者们认为,在霍去病攻打河西地区之前,河西地区是由匈奴占据着,在匈奴以前则是则月氏(张掖以东)和乌孙(张掖以西)占据着,“焉支山”是在匈奴进入该地前,居住在该地的月氏命名的。大月氏在汉文史册上被称为塞人,在古代波斯文献中被称作萨加人。研究匈奴史的学者曾这样记述:匈奴与大月氏(塞种人)争雄之久,至公元前2个世纪,大月氏始为匈奴所逼,转徙西去。而塞人的语言,确认是属东伊朗语(又称称东伊兰语)。结论是汉语史籍中“焉支”一语是由东伊兰语一月氏语一波斯语音译过来的,它是匈奴语言中的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