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家

科技之家,汇聚专业声音 解析IT潮流

24小时 >

首页 > 24小时 >

洛龙区介绍(洛龙区建制沿革)

来源: 时间:2023-06-23 10:59:01

  洛龙区隶属河南省洛阳市,位于洛河南岸、洛阳城市区南半部,截至2022年总面积约269.5平方公里,下辖1个镇、13个街道,157个村(社区),户籍人口57.57万人,常住人口71.1万人,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522.2亿元。 洛龙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貌特征属伊洛河冲积平原,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的簸箕形开口盆地。截至2019年10月洛龙区植物资源有油松、华山松、龙柳、垂柳、合欢、王角枫、鸡爪槭等。 截至2021年全年全区共有教育学校76所,共有医疗机构503个。 为西周之东都。辖区为成周之郊。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置河南县、洛阳县,辖区为两县城郊,归三川郡。元时,洛阳为县制,属河南府。民国元年(1912年)初年,实行道尹制。辖区所在之洛阳县属河洛道。8月25日,洛北、龙门二县合并为洛阳县,归豫西一专署。 旅游景点有大宋名相园、龙门石窟、关林庙等。 区内有关林站、甘泉河站、洛龙站、龙门站等高速公路出入口,有洛阳唯一的高铁站——郑西高铁洛阳龙门站,地铁二号线贯穿全域,构建了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

  面积:211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下辖地区:辖3个镇、9个街道、125个社区(村)

  电话区号:0379

  地理位置:洛阳市 洛河以南

  方言:洛阳话

  邮政区码:471000

  中文名:洛龙区

  行政代码:410307

  人口:常住人口66.2万人(2021年)

  地理坐标:东经112°16′-112°37′、北纬34°33′-34°46′

  别名:洛龙

  地区生产总值:522.2亿元(2021年)

  政府驻地:开元大道212号

  著名景点:龙门石窟、关林、中国国花园、香山寺、洛阳博物馆等

  火车站:洛阳龙门站、关林站

  车牌代码:豫C

  所属地区:河南省洛阳市

  著名高校: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

  外文名:Luolong Qu

  洛龙区建制沿革

  居洛阳城周围之郊区,在行政上一直隶属洛阳管辖,其归属随 洛阳归属之转移而变化。

  据《尚书·禹贡》载,大禹划定九州,河洛为豫州,辖区属之。

  西周(前11世纪中期至前771年)洛阳称作雒邑或成周。为 西周之东都。辖区为成周之郊。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迁都雒邑王城,史称东周。辖区为京郊。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置河南县、洛阳县,辖区为两县城郊,归三川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初都洛阳,后迁长安,废秦三川郡,改置河南郡。辖区所在河南县、洛阳县归河南郡。王莽天凤元年(前14年),废河南、洛阳,改称宜阳县,改河南郡为保忠信乡,辖区属之。更始元年(23年),刘玄移都洛阳,复称河南郡洛阳县、河南县,辖区属之。

  东汉都雒阳,复西汉建制。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改郡为尹,辖区属河南尹之河南、洛阳二县。

  三国曹魏,都洛阳。省河南县。辖区属河南尹洛阳县。

  西晋都洛阳,改尹为郡,恢复河南县。辖区归河南郡,分属河南、洛阳二县。316年,汉刘曜、匈奴石勒联军攻占洛阳。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立都建康,史称东晋。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后赵石生、石虎等攻入洛阳,定为南都,改河南郡为洛州,置行台,县如故。晋废帝海西公太和四年(369年),前秦符坚攻入洛阳,改洛州为豫州,辖区为豫州河南、洛阳县地。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迁都洛阳改洛州为司州,置河南尹,辖区为尹属河南、洛阳县地。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迁都邺城,复改司州为洛州,置洛阳郡。二年,改河南县为宜迁县,辖区属之。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年),以洛阳为东京,设洛州总管府撤洛阳县、置河南县,辖区属之。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以洛阳为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三年废。文帝仁寿四年(604年)定洛阳为东京。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迁都洛阳,改洛州为豫州,再改为河南郡。五年(609年),改东京为东都。辖区属河南郡河南县、洛阳县。

  唐初以洛阳为东都。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东都,设洛州总管府。不久罢总管府,改设陕东道大行台。九年,罢行台,恢复都督府。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撤陕东道,改为河南道。十一年(637年),改洛州为洛阳宫。高宗显庆二年(657年),李治徙居洛阳,以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国号“周”,以洛阳为神都。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唐国号,以洛阳为东都。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 都畿道,河南府属之。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东都为东京。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复称东都。其间,辖区属都畿道河南府之河南县与洛阳县。

  五代之时,后梁、后唐、后晋三代均曾以洛为首都。辖区属河南县、洛阳县、同归洛州河南府。

  北宋以洛阳为西京,辖区分属河南、洛阳二县,归河南府。太宗至道三年(997年),辖区属京西路。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改属京西北路。五年,省洛阳县并入河南县。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复设洛阳县,辖区仍属河南县、洛阳县。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占洛阳。金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撤销河南县,并入洛阳县,宣宗兴定元年(1217年),定洛阳为中京,设金昌府。辖区属金昌府洛阳县。

  元时,洛阳为县制,属 河南府。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辖区属河南府路洛阳县。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置河南布政司。辖区属河南府洛阳县。

  清初实行保、里、甲制。县下设21保,以保统里、计86里,里下设甲,计680甲。县辖村751个。清末废保、里设区,按八卦方位,全县共设9个区。辖区分属乾、坎、艮、离、兑等区。

  民国元年(1912年)初年,实行 道尹制。辖区所在之洛阳县属河洛道。民国3年(1914年),属道尹公署。民国16年(1927年),道尹制废,改属豫西行政长官公署。其时县下设乾、坎、艮、震、离、兑、中等七个区。次年,除坎、中二区未动外,分设乾东、乾西、艮东、艮西、震中、震东、震南、震北、离东、离西、兑南、兑北等15个区。民国20年(1931年),改设督察区,洛阳县属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中区为第一区;乾区为第二区;坎区为第三区;艮区为第四区;九贤为第五区;李村为第六区;离区为第七区;兑区为第八区。辖区分属二、三、四、七、八区。民国21年(1932年),国民党南京政府迁洛,定洛阳为行都。同年12月,复迁南京。民国24年(1935年),将涧河以东,马坡以西各村,以及唐寺塔湾等村,划归一区;瀍河以西各村,划归二区;原四区、七区合并。民国28年(1939年),划辖区潘寨一带为第六区。民国29年(1940年),洛阳县开始实行“新县制”。县下设6区,9镇、33乡。民国30年(1941年)冬,撤区并镇合乡,全县设城关5镇,余为19个乡。   民国33年(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洛阳,成立伪“洛阳县政府”。同年11月,中共洛阳县工委、洛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国34年(1945年)3月,根据上级指示,将洛阳县划分为洛南、洛北二县。同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受降,恢复洛阳县政府。同时,中共洛阳县委、洛阳县民主政府宣布成立。   民国37年(1948年)3月,洛阳解放,中共洛阳县委、县民主政府迁驻邙山簿姬岭,后改称洛北县民主政府,迁邙山冢头村,属太岳五专区;豫陕鄂三地委决定在洛河以南成立龙门县民主政府,驻洛南练庄村。4月5日,陈赓兵团再克洛阳。8月25日,洛北、龙门二县合并为洛阳县,归豫西一专署。

  1949年1月,洛阳县与洛阳市合署,县领导市。辖区属洛阳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1月,洛阳县、市分治。县下设9个区:一区驻地麻屯,二区驻地海资,三区驻地平乐,四区驻地谷水,五区驻地军屯,六区驻地佃庄,七区驻地丰李,八区驻地李村,九区驻地寇店。1952年12月,又增加3个区:十区驻地龙门,十一区驻地凤凰台,十二区驻地辛店。

  1950年5月,为管理四关农村工作,成立洛阳市郊区公所,辖塔湾、马坡、岳村、小屯、金谷园、下池6乡和西工镇。

  1954年2月,划洛阳县四区(谷水)归洛阳市。

  1955年11月,洛阳县建制撤销,将原洛阳县所辖的五区、十区、十二区划归洛阳市领导,计55个乡镇,领224个村。

  1956年1月,根据洛阳市人民委员会指示,在原洛阳市郊区办事处的基础上,组建中共洛阳市郊区委员会、郊区人民委员会。同时将郊区所辖的65个乡、镇,合并为关林、杜村、魏屯、古城、安乐、军屯、石人、焦寨、营庄、冢头、杨冢、王湾、延秋、董窑、辛店、大鎙、孙旗屯、白马寺、孔寨等19乡和龙门镇。

  1958年8月,按照党中央“大办人民公社”的指示,关林、龙门、杜村、魏屯、古城、安乐、军屯、石人、焦寨等9乡镇合并建立洛南人民公社;营庄、冢头、杨冢、王湾等4乡成立邙山人民公社;延秋、董窑、辛店、大鎙、孙镇屯等5乡成立秦岭人民公社;白马寺、孔寨2乡成立白马寺人民公社。在涧西区各村成立火星人民公社;瀍河区各村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洛北区各村成立洛北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撤销郊区建制。建立市属洛南、洛北、瀍河、涧西4个人民公社。除洛南公社未动外,秦岭公社划归涧西人民公社;邙山公社划归洛北人民公社;白马寺公社划归瀍河人民公社,成为其分社。

  1959年8月,恢复郊区建制,区下辖洛南、邙山、秦岭、白马寺4个人民公社。

  1961年1月,洛阳市调整政区、郊区再次撤销,在原洛南公社辖区建立市属洛南区,邙山公社辖区建立市属邙山区,秦岭、白马寺分别划归涧西、瀍河区。

  1962年6月,郊区再度恢复。区下辖关林、龙门、杜村、范滩、古城、安乐、军屯、李楼、焦寨、营庄、冢头、中沟、杨冢、延秋、董窑、辛店、三山、大鎙、白马寺、帽郭等20个人民公社。

  1965年3月,根据上级指示,开始并社。郊区将20个公社合并为关林、龙门、古城、安乐、李楼、营庄、杨冢、辛店、孙旗屯、白马寺等10个人民公社。瀍河区的马坡、旭升合并为瀍河人民公社;涧西区的七里河、谷水两社合并为工农人民公社。

  1968年3月,经洛阳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洛阳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尔后,各公社相继成立公社革命委员会。

  1968年8月,经洛阳市批准,将原属涧西区的工农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瀍河区的瀍河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洛北区的洛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等,划归郊区管辖。至此,洛阳市郊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3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8月,郊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撤销洛阳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建立洛阳市郊区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公社革命委员会,建立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3月,进行机构改革。根据政社分设的精神,改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为乡、镇人民政府。区下辖10个乡、3个镇。

  1990年底,洛阳市郊区人民政府管辖范围为关林、龙门、白马寺3个镇人民政府和工农、洛北、瀍河、邙山、红山、辛店、古城、安乐、李楼、孙旗屯10个乡人民政府。领村民委员会226个,居民委员会20个,辖自然村401个。

  2000年,洛阳市城市区区划调整。

  洛龙区下辖安乐街道和开元街道2个办事处,龙门、关林、白马寺、安乐、丰李、李楼6个镇,古城1个乡。

  2006年2月28日,洛阳市将宜阳县的10个行政村划归洛龙区古城乡管辖,将洛龙区辛店镇整建制委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行政区划不变。

  2007年6月27日,将古城乡的夜叉磨、古城、杨庄、孙庄4个村和关林镇的曹屯、王圪垱2个村从所在乡镇析出,组建开元路街道办事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