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铁路,简称京沪线,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客货共线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线路呈南北走向,是中国铁路网中南北走向的大动脉。 京沪铁路由原京山铁路京津段、津浦铁路和原沪宁铁路共同组成。 截至2003年,京沪铁路全长1453.82千米,设计速度200千米/小时,运营速度160千米/小时。
中文名:京沪铁路
线路长度:1463千米
途经省市:京、津、冀、鲁、皖、苏、沪
起止站点:北京站、上海站
运营速度:160千米/小时
车站数量:191个
简称:京沪线
外文名:Beijing-Shanghai Railway
途经城市: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
开通日期:1968年
设计速度:200千米/小时
铁路等级:国铁Ⅰ级
线路走向:南北走向
价值意义:带动苏北、皖北等地区发展
京沪铁路历史沿革
京沪铁路的修建早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张之洞建议清政府修建吴淞至南京的铁路,并从苏州接一条支路到杭州,并主张先由官方创办作为开端,后或由官办、或归商办、或官商合办。
1897年11月德国侵占山东后,张之洞改变了官商合办京沪铁路的主意,主张让德国揽办沪宁铁路,但这一主张遭到了反对。
1898年4月,英国指使驻华公使以最惠国待遇和利益均沾为理由向清政府提出,必欲承办京沪铁路。后清政府同意英商怡和洋行同督办铁路总公司大臣盛宣怀就近商办,德国取得山东铁路的修建权。几经协商,双方达成了协议,于1903年7月,盛宣怀与怡和洋行及汇丰银行在上海签订了《京沪铁路借款合同》。
1905年4月,京沪铁路在该路总管理处的领导下正式开工并在上海举行开工典礼,1908年京沪铁路通车至南京。运营初期,京沪铁路每日运行的旅客列车为上海南京间3对,上海常州间、上海苏州间、上海南翔间和南京常州间各1对。沪宁间的快车仅在南翔、昆山、苏州、无锡、横林、常州、镇江等站停靠,全程运行7小时26分钟。
1928年11月21日,国民政府铁道部将沪宁铁路改称京沪铁路(南京至上海),将沪宁、沪杭甬铁路局合并,改称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1933年在南京下关与浦口之间的长江上建成火车轮渡,开通了从上海直达北平的快车。上海南京间特别快车的运行时间也缩短到6小时20分,至1935年冬又缩短到5小时45分。1937年1月1日,该线路开始实行新的行车时刻表。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京沪区铁路管理局由人民政府接管,该线路由上海铁路管理局管辖,改称为京沪线。7月,中断12年的京沪列车恢复开行。
1955年起,开行13/14次京沪特快列车,运行时间为31个小时。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两条铁路接轨,改名为京沪铁路。1986年4月,京沪直达特别快车开行,全程缩短为16小时59分。2004年铁路第五次大提速,京沪开行一站直达的Z字头列车,全程缩短为12小时58分。
京沪铁路于1968年建成,全长1462千米,原分为北中南三段。在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津浦铁路和京沪铁路接轨,并改名为京沪铁路。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缓解了既有京沪线客运压力。
北段:老平哈铁路(平山铁路)北平至天津段(天津北站),建于1897年至1900年。
中段:天津北站到南京浦口站(南京北站),称为津浦铁路,于1908年动工,1912年建成。
南段:下关站(南京西站)到上海站,称为京沪铁路,于1905年动工,1908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