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家

科技之家,汇聚专业声音 解析IT潮流

24小时 >

首页 > 24小时 >

方法介绍(方法词语辨析)

来源: 时间:2023-06-11 11:12:47

  方法(fāng fǎ),汉语词语。原是指量度方形的法则,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朱子语类》中曾提及此词:“伯丰有才气,为学精苦,守官治事,皆有方法。”

  中文名:方法

  拼音:fāng fǎ

  属性:汉语词语

  外文名:method;way;means

  近义词:措施、对策

  方法词语辨析

  与手段的区别

  方法和手段是人们成功办事,或管理者实现管理目的的不可缺少的中介要素。由于二者在办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因而人们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彼此取代。事实上,二者所表现的形式是截然不同的,一个科学管理者是应该把它们加以区分。

  一、中国对“方法”一词的使用

  2400多年前,墨子就说:“今夫轮人(做车的工匠)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故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 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日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 则方法明也”(《墨子.天志》)。可见,最初叫方法或圆法并没有一定之规,但它们都是从木工的劳动中产生出来的,由于人们所办之事比较简单,只要按着规与矩的量具去操作,便可达到办事的效果。因此,人们对办事方法和办事手段或工具的重视上,往往更看重后者。

  二、方法与手段

  1、手段

  从马克思对劳动手段的分析,可知手段最大特征是以实体形态存在的,是“一物或诸物的复合体”,是通过自身所具有的机械属性、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作用于客观对象的。(《资本论》第一卷,第173页)人类最早是把加工后的石头作为自己活动的物质手段,因而手段也称为工具,即人体器官延伸的工具。也称之为硬件或硬设备,如各种机器设备、构成计算机的各个元件、部件和装置等。

  2、方法

  他说:“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关系……”(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6页)英国哲学家培根则把方法称之为“心的工具“,他论述方法的著作就命名为《新工具》,认为方法是在黑暗中照亮道路的明灯,是条条蹊径中的路标,它的作用在于能“给理智提供暗示或警告。”(培根:《新工具》,转引《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1958年三联书店出版,第9页)。所以说,如果也要把方法视为一种工具或手段的话,那只能看成是人的大脑扩开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即所说的软件,如指挥计算机进行计算、判断、处理信息的程序系统。

  三、“方法”一词的来源

  有人说“方法”一词是来源于希腊文,含有“沿着“和“道路”的意思,表示人们活动所选择的正确途径或道路。其不知“方法”一词在中国不仅使用早,而且与希腊文“方法”一词涵义也相一致的。他们说“方法”,就是“行事之条理也。”(《中文大辞典》第15册,第230页)“法者,妙事之迹也。“(《中文大辞典》第19册,第115页)。把方法,看成是人们巧妙办事,或有效办事应遵循的条理或轨迹、途径、线路或路线,这是何等确切的。凡是一个要解释的管理概念或词语,都要费一番苦心到西方去找答案,这能说不是一种妄自菲薄的表现吗。

  四、方法与手段的例子

  例1,庖丁解牛时,用的那把锋利的刀就是有效解牛的手段或工具,这就是人们所强调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手巧不如家伙妙“,要把事办好,先得有一个应手的工具。庖丁对牛体结构了如指掌,能“顺其理”,按着牛体骨骼空隙去行刀,做到19年不用磨一次刀,而解牛效率非常高,无疑靠的是解牛方法(见《庄子?养生主第三》、《吕氏春秋卷九.精通》)。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孟子集注》)办事有一定方法,才会成功。

  例2,高明的医生总是针对病人的病情,对症下药。为探明病因所采取的透视、化验等做法,以及治病时用药、打针、针灸等做法都是属于治病的手段。作为医道高明的中医大夫来说,针对病情,是采取正治还是反治,是先治本还是治标,用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哪种疗法。所选的药,如何按君(主药)、臣(协助和加强主药效能的药物)、佐(协助主药使其药性或毒性不要太偏的药物)、使(引药,把药力引到发病部位的药物)进行最佳配伍,这些是属于治病方法的。所以说,大夫要获取治病的疗效,仅仅有药是不行的,而有药无方也是不行的。有效地办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做到方法与手段的结合。

  五、方法与手段混为一谈,司空见惯

  例1,方法与手段,在辞书和管理学的著中,常常二者不加区分,互为注释。如说“手段”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辞海》1977年缩印本,第1450页)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第1 161页)。说“方法”是“处理事物的手段。”(《新华字典))198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第1 1 1页)方法与手段相互注释,在管理著作中也处处可见,从略列举。

  例2,毛泽东为强调工作方法在办事中的重要性,举了个用桥和船过河的例子,实属难得。他说:“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向题。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选集》第l卷,第1 34页)在中国的管理学中,每当讲到方法时,无不要引证上边的例子,并雷同地认为桥与船就是过河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欠妥的说法。桥与船,是人们凭借着它的物理属性实现过河任务的,实际上是人们有效办事的物质中介因素,即手段。而怎么过桥、怎么使用船则是实现过河任务的方法,即人们有效办事的精神中介因素。如一个有经验的指挥官,当率领大队人马过一个简易桥时,总是下便步走口令,变队形为一行或两行,让桥能承担的队形通过,以防止超重或正步走时产生的共振,造成桥梁倒塌。同样用船过河时,也要根据船的大小和结构,河面宽窄,水流速度以及风力和水浪的大小,决定船上划浆的人数、每次坐船过河的人数以及划船过河的航线,这些都是属于使用船的方法。

  例3,运用方法和手段的实例

  笔者从小就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北岸一个小渔村里,到小学五年级时,要到上游对岸大赉岗小学上学。当风平浪静时,每天都是自己划船过江。先在北岸逆流而上,当超过南岸船口一段距离后,便把船头转为45度角向南岸用力划去,小船经过打下水后,就准确的到达南岸的船口。当风大浪高的时候,村里五个小同学就要合坐一条质量好的船,由两个人划浆,一个有经验的同学在船后掌舵。这时在北岸逆流而上的距离还要加大,尤其船头转向渡江时,小船要时时压住浪头而行,随着浪头的起伏,一上一下,最后才会吃力地划到对岸。有时大人不放心,还要亲自划船过江。可见,有了船并非都能过河,不懂得划船的方法,有时不仅过不了河,甚至还要遭没顶之灾。

  总而言之,在办事中,强调物质中介因素或手段的重要,固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些物质中介因素,如果没有精神中介因素或方法的参与、指挥,那也是一事无成的。日本在实施现代化的时候,一开始也是大量引进外国先进设备,但缺乏管理先进设备的方法,一度也遭到挫折,不得不转向对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也走过与日本同样的弯路。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为了有效办事,管理理论工作者必须对方法与手段的涵义进行科学界定。

  讲的方法与手段、管理方法与手段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也是当前中国出版的正统管理学所没有的。立志改革正统管理学的同仁们,振奋起精神吧,不要继续抱残守缺再向学生们讲那些脱离中国实际的管理学。欢迎你们到《学问社区》里来,同一道来研究中国高校管理学的改革问题。

相关文章

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