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gōng),汉字。有共同的,雄性的,正直无私的意思。《墨子•尚贤上》中说:“举公义,辟私怨。”也指国家、社会,封建制度最高爵位,如三公九卿。还有让大家知道的含义,如公开。
中文名:公
部首:八
笔画数:4
仓颉:CI
笔顺编号:3454
结构:上下结构
出处:诗经·大雅·瞻印
拼音:gōng
部外笔画:2
五笔86:WCU
郑码:OZS
四角号码:80732
释义:共同的、雄性的、正直无私
组词:公安、公布
公字源演变
会意字。《说文》:“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所谓从厶,乃由“A”演变而来。春秋战国时, “公”或叠加“B”而繁化作“C”,或在“B”内加点饰作“D”,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装饰。战国时所从之“B”或写作“E”。在汉代隶书中, “公”字方口、尖口写法并存,“公”字即由尖口写法变来。小篆字形是误认偏旁造成的,“E”与“厶” (即今之“私”)形混而讹。小篆与隶书殊途同归,最后均演变为现在的楷书写法。甲骨文、金文中公指先公,即对祖先的尊称。文献载周代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称,公最尊。“公”在甲骨文中没有用为爵称者,作为爵称大概是进入西周以后之事。“公”在西周金文中主要是王朝大臣之称,如穆公、召公等,这些“公”都拥有采邑。“公”也用于已故祖考之名谥。金文中“公”还用为尊称,如小臣宅簋(《集成》4201) “扬公伯休”,“伯”乃“伯懋父”之省称,“公伯”是对伯懋父的尊称。春秋时代“公”是诸侯的通称。《尔雅·释诂上》:“公,君也。”由平分义引申出公共、共同义。甲骨文中有“公宫”之称,即指公共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