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器(leakage protector),又称漏电断路器、漏电开关,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 其可用来保护线路或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启动之用。 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的区别的区别是:空气开关是为了保护电路不被烧坏,对人体触电防护没有用,而漏保是对人体触电安全问题有很直接的保护作用,但在电路承载过重方面并不会起太大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型号/规格:c16、 c25、c32、c40、c60、c80、c100、c120等规格。
中文名:漏电保护器
分类:漏电保护继电器、漏电保护开关、漏电保护插座
用途: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及时断电
外文名:leakage protector
简称:漏电开关
别称:漏电断路器
漏电保护器历史发展
自从人类发明并使用电以来,电不仅能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也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它可能烧坏电器,引起 火灾,或者使人触电。如果有一种设备可以使人们安全地使用电,将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五花八门的电器接踵而来的同时,也诞生了各式各样的保护器。其中有一种是专门保护人的,称为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俗称漏电开关,是用于在电路或电器绝缘受损发生对地短路时防人身触电和电气火灾的保护电器,一般安装于每户配电箱的插座回路上和全楼总配电箱的电源进线上,后者专用于防电气火灾。
漏电保护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已为全世界普遍使用。
1930年在欧洲发明了电压动作型漏电保护器,用来防止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发生的触电事故。1960年出现了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当前,世界上的电压动作型漏电保护器已被淘汰,而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已经成为漏电、触电保护的主要电气装置。
日本从1964年开始为防止建筑施工现场的触电事故而研制电压动作型漏电保护器,1966年从西德引进电磁式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1976年开始生产集成电路的漏电保护器。
美国从1967年开始就使用了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由于游泳池的触电事故导致重视漏电保护器的发展,而且一开始就要求使用漏电动作电流为5mA的漏电保护器。
中国从1966年开始研制电压动作型漏电保护器,1976年开始研制生产电磁式漏电保护器,1985年左右研制生产了集成电路的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的推广应用是与制定使用标准、规程分不开的。美国的《美国国家电气法规》(NEC)1971年版规定,自1973年1月1日起对住宅和建筑工地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日本的《电气设备技术标准》和劳动省的《安全卫生规则》中规定,工作电压超过60V的电气设备在潮湿场所使用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在400V电路中必须全部设置漏电保护器。
中国在1981年原国家建工总局《关于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的决定》中规定,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设置漏电保护装置。1983年制定的GB3787—1983《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中规定,手持电动工具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1988年建设部制订的JGJ46—19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用电建筑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并要求在施工现场内实行包括总电源漏电保护在内的二级漏电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