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家

科技之家,汇聚专业声音 解析IT潮流

24小时 >

首页 > 24小时 >

志介绍(志基本介绍)

来源: 时间:2023-05-28 14:37:39

  志(zhì)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春秋金文,形声字,从心之声。意思是意向,如志愿;记载的文字,如杂志;记号,如标志。《说文解字》中“曰:志,意也。从心。之声,职吏切。”有提及该字。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士

  古通假字:识(zhì)、帜

  身份证号:规范字第0651号

  拼音:zhì

  笔画数:7画

  反切注音:职吏切

  郑码:BWZ

  平水韵:去声·四寘

  四角码:4033₁

  构字描述:从心之声

  词性:名词、动词

  今异体字:誌

  汉字字形:志

  构字类型:形声字

  汉语注音:ㄓˋ

  五笔:FNU

  仓颉:GP

  统一码:基本区 U+5FD7

  志基本介绍

  一、“志”、“”、“痣”:(注:“”左言右志,是“志”的异体字,以下同。)

  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志”的异体字。在古代,它们是有着不同含义的两个字,但并非有着严格的区分,它们之间是可以通用的。而“痣”,在古代,可以通作“”。

  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

  ,本义为记载。记载的文字、文章,也可称之为“”。

  痣,本义为身上的黑子。痣,是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是在表皮、真皮内的黑色素细胞增多而引起的皮肤表现。

  (一)以下内容,摘自《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部】【志】

  《说文》: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

  又记也。与“”同。或作“识(zhì)”。

  《汉书》有十志。 师古曰:志,记也。积记其事也。

  【酉集上】【言部】【

  《说文》:记也。

  又,同“志”:

  《正字通》:凡史传记事之文,曰:“”。

  《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 注:志,谓记也。

  又,《汉书》有十志,俱与“”同。

  又,《韵会》通作“痣”:

  《史记·高祖本纪》: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师古注:今中国通呼为“黡子”,吴楚俗谓之“”。,记也。

  《南齐书·江祏传》:高宗胛上有赤

  【午集中】【疒部】【痣】

  《集韵》:黑子也。

  又,通作“”。

  (二)以下内容,来自徐铉、句中正等校定的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以下简称《说文》),《说文》已被丁福保编辑进了《说文解字诂林》中(以下简称《诂林》):

  【十下】【心部】【志】

  意也。从心,之声。职吏切。(《诂林》10278页)

  【三上】【言部】【

  也。从言,志声。职吏切。(《诂林》3174页)

  (三)综上所述:

  1.在表示志向时,在古代,仅用“志”;在现代汉语里,也仅用“志”。比如立志(树立志向)、意志(意愿和志向)、志气(志向和气概)、志趣(志向和情趣)、志士(有远大志向的人)、志愿(志向和愿望)等。

  2.在表示记载或者记载的文字、文章时,在古代,“”与“志”通用,但不用“痣”;在现代汉语里,仅用“志”。比如博物志、三国志、碑志、墓志、杂志、志乘、志书、志异等。

  3.在表示身上的黑子时,在古代,“痣”与“”通用,但不用“志”;在现代汉语里,仅用“痣”。比如混合痣、交界痣、皮内痣、色素痣等。

  4.在现代,“志”是“”的规范字,所以在用简化字书写时,仅用“志”。因此“志”继承了“”的所有含义,包括身上黑子的含义。

  5.在现代,“”是“志”的异体字,所以在用繁体字书写时,仅用“”。因此“”继承了“志”的所有含义,包括志向的含义。

  二、“志”、“”、“识(zhì)”、“帜”:

  识(shí),本义是区分、辨别事物的形状、大小、发展和变化。在区分和辨别的过程中,需要记载下来的,除了文字性的描述外,更多的是图形和符号,即“标记”或者“记号”。

  识(zhì),本义是在区分、辨别事物的形状、大小、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把图形和符号记载下来,即“作标记”或者“作记号”。在古代,“志”与“”就有记载的含义,并且“识(zhì)”与“帜”通用,所以此四字皆可互为通用。

  帜,本义是通过区分、辨别事物的形状、大小、发展和变化,把事物图形化和符号化,使之成为具有特定含义的标志性图案,并把这个图案记载在布条上。带有特定含义的标志性图案的布条,就称之为“帜”。在古代,“帜”与“识(zhì)”通用,而“志”是“识(zhì)”的古字,所以此三字皆可互为通用。

  (一)以下内容,摘自《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部】【志】

  又,记也。与“”同。或作“识(zhì)”。

  又,《集韵》:与“帜”通。旗也。

  《史记·张丞相列传》:沛公以周昌为职志。

  【酉集上】【言部】【

  又,《类篇》:或作“识(zhì)”。

  《论语·卫灵公》:女以予为多学而识(zhì)之者与。

  【酉集上】【言部】【识】

  又,《广韵》、《集韵》、《韵会》:职吏切,音志。与“”同。记也。

  《易·大畜》:君子以多识(zhì)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尚书·益稷》:书用识(zhì)哉。

  又,《韵会》通作“志”:

  《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 郑注:志,古文“识(zhì)”字,记也。

  又,《读书通》通作“帜”。

  又,《释名》:识(zhì),帜也。有章帜可按视也。

  《汉书·王莽传》:旌旗表识(zhì)。 师古注:识(zhì),读与“帜”同。

  【寅集中】【巾部】【帜】

  《说文》:旌旗之属。

  又,记也:

  《后汉书·虞诩列传》:以采綖缝贼裾为帜。 注:帜,记也。

  (二)以下内容,来自《说文》和段玉裁所著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段注》也被编辑进了《诂林》中:

  【十下】【心部】【志】

  《段注》:按此篆小徐本无。大徐以“意”下曰“志”也,补此为十九文之一。……许心部无“志”者,盖以其即古文“识(zhì)”而“识(shí)”下失载也。(《诂林》10278-10279页)

  【三上】【言部】【识】

  常也。一曰知也。从言,戠声。赏职切。(《诂林》2935页)

  《段注》:“常”当为“意”。字之误也。草书“常”、“意”相似。六朝以草写书。迨草变真,讹误往往如此。意者,志也。志者,心所之也。“意”与“志”、“志”与“识(zhì)”古皆通用。(《诂林》2936页)

  (三)综上所述:

  1.在表示作标记或者作记号(作动词用)时,在古代,“志”、“”、“识(zhì)”、“帜”四者皆可通用;在现代汉语里,用“标”和“记”取而代之。

  2.在表示标记或者记号(作名词用)时,在古代,“志”、“”、“识(zhì)”三者皆可通用,但不用“帜”;在现代汉语里,用“志”和“识(zhì)”,且二者字义完全相同。如标志和标识(zhì)。

  3.在表示旗帜时,在古代,“帜”、“识(zhì)”、“志”三者皆可通用,但不用“”;在现代汉语里,仅用“帜”。

相关文章

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