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拉丁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别名四不像,鹿科麋鹿属动物,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雄性角多叉似鹿、蹄子似牛、尾端有黑毛;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麋鹿是一种珍贵的兽类,在动物研究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化石发现于我国黄河、淮河和长江下游。致危因素从历史来看,麋鹿分布的地区人口不断增加和农业的发展,侵占和破坏了麋鹿生存的自然环境,又兼长期滥捕滥杀,导致了野生种群的灭绝。已建立了北京麋鹿苑、江苏大丰、湖北天鹅洲三个麋鹿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显著。
中文学名:麋鹿
拉丁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
科:鹿科
界:动物界
属:麋鹿属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体长:170.0~217.0cm
保护级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野外绝灭(EW)、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生活环境:喜平原、沼泽和水域、长江三角洲平原湿地显然是它栖息的理想生境
目:偶蹄目
亚目:反刍亚目
亚科:鹿亚科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种:麋鹿
命名者及时间:Milne-Edwards, 1866年
体重:120.00-180.00kg
域:真核域
麋鹿物种起源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千多年前,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它曾在中国生活了数百万年,已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最为昌盛,数量达到上亿头,中国境内无论是麋鹿化石点的数目或某个化石点的标本数量都极为丰富,但在距今约3000年的商周时期以后却迅速衰落,直到清朝初年野生麋鹿最后绝迹。
野生麋鹿的最后栖息地是长江口附近沿海地区。尽管麋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及中部地区的长江南北,但主要分布中心仍在长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区。它们十分喜爱温暖湿润的沼泽水域,甚至喜欢接触海水,衔食海藻。从1967年至1998年先后出土麋鹿化石12处。考古发现,1万年至4000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数量,大致与家猪骨骼数量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