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火为中医基础理论名词,历代医家多由阐述,又名五脏火或五志火。
中文名:五火
类别: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中医基础理论名词。五脏之元阳
出处:《素问·解精微论》
五火解读
五火最早见于《素问·解精微论》:“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张志聪注:“一水,谓太阳之水;五火,五脏之阳气也。”王冰注:“五火,谓五脏之厥阳。”故有后世医家又称之为“五脏火”,即心火、肺火、脾火、肝火、肾火;对五火的研究,古籍中有多位名医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其中比较著名人物之一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他又称五火为“五志之火”,称“五志所伤,皆热也”,用药多属寒凉;而朱丹溪认同五志皆可化火的同时又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认为“五志之伤,则无非伤阳败气之证,但伤气者十之九,动火者十之一”,治疗时多重视人体阳气,用药多用温补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