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在篆文中是会意字,由四个止组成。止指脚,四只脚相对,顶在一起,表示哪只脚也不动的意思。涩的本意是不滑,引申指使舌头感到麻木、不滑润的滋味。又引申指说话迟缓、困难、不顺畅,再引申指文字诘屈聱牙,令人无法顺利地读懂。
中文名:涩
拼音:sè
五笔86&98:IVYH
部首:氵
造字法:形声
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涩澁(异体字:渋濇瀒歮)
笔顺编号:4415342121
外文名:astringent;harsh;uneven;rough
字级:一级次常用
仓颉:ESIM
郑码:VYSI
四角号码:37111
统一汉字:U+6DA9
词性:形容词
笔顺读写:捺捺横折撇捺竖横竖横
涩汉字释义
(1) 味道不爽滑、使舌头感到麻木的
濇,不滑也――东汉·许慎《说文》
短而濇――《素问·至真要大论》
濇,文歰,今作涩,不滑也――《一切经音义》
始余有佩刀甚良,至是涩不可拔――刘禹锡《砥石赋·序》
又如:涩噎(因不滑润而梗噎);涩道(刻有花纹的倾斜石砌);涩巴巴(形容不滑润);涩浪(古代宫墙基垒石凹入,作文纹状);涩脉(脉动往来不流利,虚细而迟)。
(2) 味不甘滑
酸涩如棠梨。――杜甫《病桔》
又如:涩苦(又涩又苦);涩赤(干涩发红);涩重(干涩沉重)。
(3) 说话、写文章迟钝艰难、生硬、不流畅
生而舌短,涩于言论。――《宋书·南郡王(刘)义宣传》
又如:生涩(言词、文字等不流畅);文句艰涩;涩笔(看似拟古不流利,实则庄茂而沉着有力的笔法);涩僻(文词生涩冷僻);涩辞(言语迟钝);涩体(艰涩难读、自成一格的文章体式)。
(4)〈文〉 道路险阻;不通畅的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又如:涩难(险阻);涩道(无级次的石砌陡斜小路);涩滞(险阻;不通畅)。
(5)〈文〉 急
如:涩奈(涩耐。心意不安,羞渐,差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