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家

科技之家,汇聚专业声音 解析IT潮流

24小时 >

首页 > 24小时 >

虎门镇介绍(虎门镇建制沿革)

来源: 时间:2023-05-13 17:45:58

  虎门镇,别名太平,是广东省东莞市下辖镇,位于东莞市滨海湾片区,珠江口东岸,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点,与南沙自贸区经虎门大桥一桥相连,是全市唯一集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地铁、高速公路与粤港航线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1年底,面积178.5平方千米,下辖30个社区,常住人口83.8万人,户籍人口16.8万人。2021年,虎门镇地区生产总值720.14亿元。 虎门镇地质构造属于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博罗大断裂、东莞断凹盆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虎门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虎门地处世界级都市圈——大珠三角地区的中部,处于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交汇处,海陆空交通发达。虎门镇的矿产资源有黏土、河沙、花岗石等非金属矿,树田村狮子山有铁矿,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时期曾经开采过。虎门有5条轨道交通经过并设立9个站场,有5条高速公路经过并设立6个出入口。在2021年12月,入选“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 截至2021年底,在教育方面,全镇有高中5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在医疗卫生方面,共有医院8家,基层医疗机构328家。 虎门镇是岭南历史文化名镇,三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这里创造文明、繁衍生息。早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经由此地;到了宋代,发展成为广东商盐集散中心之一;明清时期,人文荟萃,教育著称莞邑,商贸日益发展,成为粤海要塞。1839年的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的鸦片战争,让虎门走进了中国近代史开篇的历史舞台。近代以来,先后走出了王宠惠、刘达潮、蒋光鼐、卢礼屏、王志东、苏聪等一批于民族、于国家、于家乡卓有成就和贡献的人才。

  中文名:虎门镇

  外文名:Humen Town

  行政区类别:市辖镇

  下辖地区:则徐、金洲、虎门寨等30个社区

  主要民族:汉族

  邮政编码:523900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莞市西南部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言:东莞话、客家话

  人口:639400人(2017年常住人口)

  交通:广深高速、东莞地铁2号线

  著名人物:郑敬、陈圭

  面积:178.5平方千米

  别名:太平

  国家/地区:广东省东莞市

  政府驻地:东莞市虎门镇则徐社区虎门大道38号

  电话区号:0769

  著名景点:虎门大桥、鸦片战争博物馆、沙角炮台、威远炮台等

  机场:服务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火车站:虎门站、虎门北站、虎门东站

  车牌代码:粤S

  GDP:648亿元人民币(2019年)

  荣誉:中国千强镇之首

  耕地总面积:约6.82万亩(截至2000年)

  虎门镇建制沿革

  虎门镇管理的区域(以下简称“虎门”)历史悠久,为江海夹角冲击地,系东莞一脉延伸的西南区域,2000多年前就归属东莞。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东莞地属中华九州之扬州南境。虎门境内已有古人类定居,从事渔猎生产。春秋战国时代,虎门属百越地。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于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虎门属南海郡番禺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赵佗称南越王,虎门属南越国。至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虎门从东莞属南海郡。东汉顺帝时,一度从东莞属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立东官(莞)郡,虎门属其所辖的宝安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废郡置州,从东莞属广州。

  唐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宝安县更名为东莞,移县治于到涌(今莞城)。其后,虎门一直隶属于东莞。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东莞县,其行政区域并入增城县。开宝七年(974年),恢复设置东莞县,虎门仍属之。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又随东莞属广州府。宋代于县下设乡,今虎门所辖区域属归城乡。元代设广州总管府,虎门从东莞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元制称广州府,行政区域沿宋制,以乡统都,虎门镇现辖区域分别隶属于东莞县归城乡第七、八、九都。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京山、中堂、白沙三寨为巡检司。翌年,再立缺口司,虎门属缺口司管辖。清乾隆年间,把各村镇划为司、乡、都、图、坊五属管辖,虎门为缺口司所属直至清末。

  民国初期,东莞县建立区、乡制,虎门所属区曾分别称八区、五区、三区。民国十三年(1924年),太平改墟立镇,次年又改称虎门市。随后,虎门所属区改称十一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日军侵占虎门,民国政权瘫痪。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东莞县政府重立,虎门划属第五区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仍属第五区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东莞全境解放,今虎门所属地域中的太平设置为东莞县辖市,其他地域则隶属东莞县第六区。

  1950年5月,太平市改设为太平镇,直属东莞县至1958年虎门人民公社成立。

  1953年初,土改复查,东莞全县划分为15个区。原东莞县第六区所辖怀德、树田2个乡划属第九区,小虎乡划入第十一区,余下镇洲、赤龙、博涌、北宁、南北面、虎洲、南栅、基宁、白沙等9个乡设置为第十区。同年,第九区并入第十区。

  1954年6月30日,东莞县第十区的塘郎、杨屋2个乡划属东莞县第三区(后改称寮步区),基宁、镇州、南北面等3个乡划属新成立的东莞县第十一区(后改称沙田区)。

  1955年9月,东莞县所辖农村行政区名称,由按数字排序称谓,改为以区公所驻地地名命名,原东莞县第十区改称虎门区。

  1957年3月,东莞实行撤区并乡,撤销区建制,合并成立大乡。虎门区撤销,其辖区各小乡合并成立虎门、北栅、沙头(后改称长安)3个大乡。沙田区撤销,其所辖基宁小乡划属沙头乡,立沙划属彰澎乡,其余地域归属虎门大乡。

  1958年9月20日,东莞县废除大乡,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虎门、北栅、长安3个大乡及太平镇合并成立虎门人民公社。

  1959年5月30日,太平镇由虎门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太平镇人民公社。同年8月28日分设成立长安人民公社。

  1960年5月,长安人民公社重新并入虎门人民公社;1961年7月再从虎门人民公社分出。

  1960年4月至1961年6月,将沙田、新沙、大洲等片区划属厚街人民公社(上述片区与立沙片区于1961年6月21日分出独立沙田人民公社)。

  1974年4月11日,莞城、石龙、太平等3个渔业人民公社合并,成立新湾渔业人民公社。

  1980年6月,太平镇人民公社改设为太平镇,成立太平镇人民政府。

  1983年10月,废除人民公社体制,成立虎门区公所和新湾区公所,为县政府派出机构,分别管辖原虎门人民公社和新湾渔业人民公社属域。同时将原虎门人民公社所属阿娘鞋岛(威远岛)之南面、北面、九门寨、武山沙4个生产大队划归太平镇辖。

  1985年9月,东莞撤县设市(县级市),虎门镇所属区域仍属东莞市辖。同年10月4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虎门镇,原太平镇和虎门区所辖行政区域均划归虎门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太平镇政府驻地改称太平港,为虎门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1986年11月8日,撤销新湾区,设立新湾镇。

  1988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东莞升格为地级市,虎门镇仍直隶东莞市辖。

  1998年7月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新湾镇建制,其所属先锋、红锋管理区分别划属沙田镇、中堂镇,其余港湾、向东等10个管理区和新湾居委会划归虎门镇管辖。

相关文章

Win